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瞭解自己及家人的水份需要量,喝水喝的靈活,掌握健康力!

天氣好熱,不用出門就可能全身汗流浹背。大家都知道要補充水分,一天喝八杯水,喝水1500-2000cc,這些答案常常是大家下意識的答案。然而,每個人體型不同,有大小之分,喝的水量會是相同的嗎?這篇喝水懶人包,就要針對不同年齡層,告訴大家每天應該要如何補充足夠水分。
小小孩因為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年齡越小水分的控制要更留意,以下有不同年齡階段的建議,爸爸媽媽不妨動手算算看家中寶貝的水分需要量。你有沒有發現2歲以上小朋友的水分需求量其實不少,提醒若幫小朋友準備水壺時,不妨多留意整天喝水量,因為幼童水壺容量小,每天若只有喝一罐其實很有可能水分不足,但也記得同時從牛奶、果汁、湯湯水水的攝取量一併考量。
可參考上方表格計算家中小朋友的一日飲水量!
舉例1|安安1歲2個月,體重約9.5公斤
每天水分建議量=9.5kg*100cc=950cc
舉例2|諒諒2歲,體重約14公斤
每天水分建議量=10kg*100cc+(14-10)kg*50cc=1000+200=1200cc
舉例3|言言7歲,體重約25公斤
每天水分建議量=1500cc+(25-20)kg*20cc=1500+100=1600cc
成人的飲水量基本是用現有體重(kg)*30-35cc,即為整天水分建議量。但若是進行高強度、長時間運動或大量流汗下,例如:馬拉松賽事、鐵人運動等,可進階式於運動前中後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運動前先補充水份300cc,運動中每20分鐘補充100-200cc水份,運動後30分鐘內再補充200cc,避免影響到身體正常代謝及影響運動表現。
舉例1| LANDY體重約50公斤
每天水分建議量=50kg*30-35cc=1500-1750cc
若從事運動且大量流汗約50分鐘需再增加水分,運動前300cc+運動第20分鐘中200cc+運動後第40分鐘200cc+運動後200cccc=2400cc-2650cc
以上成人及幼童的水分建議為通則,但是當有某些無法有效代謝身體水分的慢性疾病時,就應該要做水分限制。哪些疾病可能需要限制水分?若有心肺衰竭、慢性腎衰竭、洗腎、肋膜積水、水腫…等等疾病,當病程加重時就需要特別注意每天水量的攝取,但需要限制到多少,建議與門診醫師及營養師針對個人病況做飲食計畫。這邊提供一些止渴小技巧,幫助需要限水的病友。
止渴小技巧:
1. 天熱可含冰塊,或用檸檬冰塊增加唾液分泌
2. 飲食用天然香料增加香氣,少用高鈉調味品(如,醬油、烏醋、豆瓣醬…)
3. 少吃加工食品,以原型食物為主要食材來源
4. 整天飲水量分段喝,勿一次性牛飲
5. 包含在飲水量中的液體及高含水食材:湯品、咖啡、茶、果汁、愛玉、仙草、水果…等等。攝取這些食物要多留意攝取量!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絕對,而是看你選擇什麼樣的飲料內容物。通常看每個人的需求,來做內容調整。單純補充水分,建議選擇無糖飲品;運動者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建議選擇低糖的電解飲;有需要營養補充需求者,可以增加水份的營養密度,如自製鮮奶茶。至於台灣名產珍珠奶茶,到底能不能喝?QQ圓、仙草、愛玉、椰果…能不能添加?仙草及愛玉,本身其實熱量極低,因此是健康的食材,但是若加入過多糖水就會增加身體負擔。而手工芋圓或地瓜圓,在不額外加入太多糖的狀況下,簡單加入鮮奶或豆漿中,給幼兒做點心食用其實蠻健康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瞭解自己及家人的水份需要量,喝水喝的靈活,掌握健康力!
——————————
作者 • 陳柏方 營養師
-
上班族 - 饗美食享健康蔬果植化素對健康的好處植物中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外,還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稱為植化素(phytochemicals)。它是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也是植物五顏六色的天然色素和植物氣味來源。它可以提供植物自我保護的功能,抵抗昆蟲、細菌、真菌、病毒的傷害。
-
上班族 - 饗美食享健康愛吃糖與酸性體質易罹癌 為你揭開癌症與飲食真相民眾對於酸性體質及吃糖會不會滋長癌細胞心中有許多迷思與問號,到底吃糖對身體是不是真的有影響?讓營養師來一一為您破解迷思!
-
媽咪寶寶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保存配方補餵配方是許多家庭的選擇,正確沖泡及保存才能讓寶寶使用配方時能夠兼顧營養與安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