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少見,即便是亞洲的日韓及大陸長江以北各省份,也都沒有像南方華人地區常見。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地區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鼻咽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香港的研究指出他們過去在嬰兒斷奶吃的鹹魚,其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有關。至於EB病毒方面,雖然許多學者高度懷疑EB病毒即鼻咽癌的致病原,也發現EB病毒的產物能影響許多癌化路逕,但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為什麼僅少數人會得鼻咽癌?因此EB病毒與鼻咽癌之因果關係仍不十分明朗。
大部分研究顯示,增加蔬菜、水果類攝取可降低罹患鼻咽癌的危險性。柑橘類的水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直接抑制EB 病毒的活動。
蔬菜及水果除膳食纖維外含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植化素,如類胡蘿蔔素、葉酸、硒、硫代葡萄糖苷、硫糖苷水解物、吲哚類化合物、香豆素類、抗壞血酸鹽、葉綠素、類黃酮、硫化丙烯、黃酮類化合物及植物雌激素等,而有防癌效果,其中有許多都是很強的抗氧化劑。
廣式鹹魚也會增加鼻咽癌發生的危險性,每周吃一次鹹魚使鼻咽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28%,但其中依然有不易解釋的變異性。相關飲食調查資料顯示,兒童時期就開始食用廣式鹹魚,會增加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可能致病原因是鹹魚中的硝酸鹽和亞硝胺成分,使鼻咽癌的危險性增高。亞硝胺是一種已知的致突變物和動物致癌物,會誘導基因突變,儘管目前尚未有明確特定的因素,但是鹹魚的某種成分有可能也是激化EB 病毒的同一種物質。
——————————
作者 • 台灣癌症基金會
-
攝取蔬果與肺癌的關聯目前證實多吃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富含β-胡蘿蔔素、檞皮素及原花青素的蔬果,除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外,對肺癌也有明顯防護作用,其主要蔬果來源為胡蘿蔔、番茄、波菜、葡萄、蔓越莓、洋蔥、花椰菜…等。
-
攝取蔬果與肝癌的關聯台灣,肝癌(正式名稱:肝細胞癌)是影響國人的重大疾病之一。 肝癌的危險因子,除了B 型及C 型肝炎外,飲食同樣關鍵,包括酗酒導致的肝硬化,腐壞食物中的黃麴毒素污染都是造成肝癌主因。不過,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
植化素(phytochemicals)抑制癌細胞成長的機制植化素種類繁多,同一種蔬果通常含有不同植化素而具有多種生物效應,而同一植化素也具有不同的生物效應。因此,多樣而均衡地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可以藉助各種生物效應相輔相成,而達到抗癌與防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