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於2021年7月正式將妊娠糖尿病篩檢納入健保給付的產檢項目中,可見對於此孕期併發症的重視,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產後三個月內會恢復正常,但研究也指出,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10-20年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多全穀少精緻、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讓準媽媽健康的呵護孩子、照顧全家人。

妊娠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在懷孕期間才出現的糖尿病,懷孕時因為受人類絨毛膜促乳房生長激素(HPL)的影響,胰島素組抗性提高,讓身體對於醣類的代謝減緩,導致醣類耐受不良的情形發生,當以抽血結果判定高於標準值時,則為妊娠糖尿病。這種疾病在亞洲人中盛行率高,約為17-25%,也就是每4個懷孕婦女中,就有1位是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其中有家族糖尿病史、高齡懷孕、孕前體重過重或是肥胖、孕期體重增加過速、孕期患有子癲前症等等,均會提高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孕婦患有妊娠糖尿病時,早產、胎兒過大、剖腹產、肩難產及產後病發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均會提高,因此不得不慎。
◈ 妊娠糖尿病檢驗方式 ◈
在台灣較常見的篩檢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為「二階段篩檢」,也就是分兩次檢查的意思,這種檢查於初階篩檢時不用空腹,直接喝50公克葡萄糖水,1小時後抽血,血糖值超過140 mg/dl的孕婦,必須進一步接受第二階段葡萄糖耐糖試驗。第二階段必須於空腹8小時後,先抽一次空腹血液,然後喝100公克葡萄糖水,每隔1、2、3小時各抽一次血,檢查結果空腹血糖正常值為95 mg/dl以下,1、2、3小時正常值則分別為180、155、140 mg/dl以下,若其中有兩次以上異常,就確定是妊娠糖尿病。
這種篩檢的好處是,第一階段有異常者才需要執行空腹的二階段,對一般孕婦較容易接受,但有異常者需要分開兩次到院檢查,流程較繁瑣。
另一種為「一階段篩檢」,也就是只檢查一次,檢查時需要空腹8小時以上抽空腹血,並且服用75公克葡萄糖水,接著隔1、2小時再各抽一次血,三次血糖值的正常範圍是小於92、180、153 mg/dl,如果有任何一次超過,就認定有妊娠糖尿病。
這種檢查的好處是一次篩檢就可確立診斷,準媽媽不用跑兩次檢查,但是要空腹並且喝糖水抽三次血液,比較辛苦一些。
◈ 妊娠糖尿病的治療 ◈
一般認為飲食調整及運動即可有效的控制妊娠糖尿病,被確立診斷的準媽媽在經過營養師教導飲食並搭配合宜的運動後,1-2個月複檢仍無法控制血糖時,醫師才會考慮使用孕婦可以使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並在必要時搭配胰島素注射以控制血糖。
飲食調控需要經由營養師評估孕程週數、準媽媽孕前體重、目前增加體重及孕期其他相關病史及症狀後,制訂個人化的飲食計畫,並且指導準媽咪醣類食物的份量及代換方式,幫助準媽咪提高選擇餐點的多樣性,並且設計對控制血糖友善的點心來提高準媽媽的用餐品質。
飲食調控的大方向是控制醣類的攝取,因此澱粉類中的飯麵、土司麵包、根莖類地瓜馬鈴薯山藥南瓜等等,盡量不超過每日需求量(依照產婦的身高體重活動量制訂),其他如水果、牛奶、奶製品、甜點、含糖飲料、綜合性加工食品(丸子類、餃類、餅皮、肉鬆等等)也均需一併納入計算。除了控醣之外,在食物選擇上要盡量提高食物中的纖維質,因此多選擇全穀類澱粉、少精緻,多吃蔬菜和適量蛋白質是妊娠糖尿病時飲食調控的重點。
除了飲食調控,增加體能活動也是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孕婦瑜珈、飛輪、水中有氧,或是單純飯後快走等,均對血糖控制有良好的幫助。
台灣已經於2021年7月正式將妊娠糖尿病篩檢納入健保給付的產檢項目中,可見對於此孕期併發症的重視,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產後三個月內會恢復正常,但研究也指出,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10-20年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多全穀少精緻、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讓準媽媽健康的呵護孩子、照顧全家人。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
銀髮族 - 預防衰老用台式地中海飲食來守護記憶中的美好時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量、保持社交活動、學習新事物,飲食上以具有豐富纖維、多元植化素、優質好油的地中海飲食,可預防失智、延緩老化、遠離癌症,讓我們一起多管齊下的方式邁向健康。
-
媽咪寶寶 - 孕期併發症相關飲食孕期及產後可吃生冷食物嗎?懷孕生小孩已經很辛苦了,還時常有傳聞或周遭親朋好友告誡好多事情不能做,好多東西不能吃,其中一項就包含「生冷食物」,讓準媽咪,甚至產後作月子餵母奶的媽咪都好困擾。
-
兒童 - 兒童飲食健康大哉問兒童與青少年生長BMI一般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檢定方法。因為兒童及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身高增長,體重也會變動,所以需要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