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完美的配方真的很困難,只能在目前科學研究已知的範圍內,盡可能把有利的營養素在嬰兒配方中呈現,在考量安全性的前提下,給予寶寶更豐富的營養,這也是為什麼母奶仍然是嬰兒最完美的食物,因為母親的奶水不受時空、科技的影響,永遠為寶寶量身打造,是獨一無二,也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

台灣的嬰兒配方遵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一歲以下的配方禁止廣告、免費提供嬰兒家庭或醫療院所樣品,因此家長不容易從網路或電視直接找到一歲以下的配方資訊,較常接觸到一歲以後的幼兒配方廣告,讓許多家長為新生兒挑選配方時面臨重重困難。
◈ 一歲前、後不同階段的配方 ◈
一歲以前因為「奶」是寶寶的主食,其中的內容成分會決定寶寶的健康,因此納入國家標準法規中,確保嬰兒食用的安全。在台灣,一歲以下的嬰兒配方分為0-6個月的第一階段(1號)嬰兒配方,及6-12個月的第二階段(2號)較大嬰兒配方,均需經過「特殊營養食品」的查驗登記,審查其標示、內容成分、進口資料並接受每季抽審,方能公開販售。而超過一歲後的配方稱為「幼兒配方」或「幼兒奶粉」(3號),僅需符合一般食品衛生安全法規即可販售。
◈ 嬰兒配方的成分 ◈
1號及2號配方因為法規限制,各營養素均需在固定範圍,避免造成嬰兒營養素缺乏或是過量中毒的危險,因此醣類、脂肪、蛋白質及熱量分配比例均大同小異,差別在於三大營養素的種類,例如:「醣」的來源可以是「乳糖」、「蔗糖」、「果糖」、「寡糖」、「麥芽糊精」、「玉米澱粉固型物」等;「蛋白質」也有「乳清蛋白」、「酪蛋白」,或是否「水解」的差異,更別說「脂肪」是由各式各樣不同的植物油提供、並添加DH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些不同的來源於是成為各奶商的賣點,也讓挑選合適的配方更像霧裡看花。
◈ 適合嬰兒的營養 ◈
然而,什麼食物來源的營養對寶寶才是最優良的呢?多年來各種研究都試著要一探究竟,一般成人適用的健康法則,像是少糖少油,在嬰兒身上完全不適用,大人應減少或避免的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等,對嬰兒來說則是重要的養分,要如何調配出對寶寶最好的配方需要經過許多失敗的案例,例如在50年前的嬰兒配方是沒有添加鐵質的,因此那時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盛行率居高不下,但影響寶寶健康的因素實在太多,因此在綜觀性研究執行了10-20年後,配方才開始被強制規定要添加鐵質;而我們常見的DHA,也是近20年才慢慢嶄露其重要性,陸續開始出現在配方中,因此,要找到完美的配方真的很困難,只能在目前科學研究已知的範圍內,盡可能把有利的營養素在嬰兒配方中呈現,在考量安全性的前提下,給予寶寶更豐富的營養,這也是為什麼母奶仍然是嬰兒最完美的食物,因為母親的奶水不受時空、科技的影響,永遠為寶寶量身打造,是獨一無二,也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
◈ 一歲以後的配方 ◈
3號配方有別於一歲前的1號、2號配方,僅需跟市面上各種食品遵守相同的食品衛生安全規範就可以,因此內容物比起1號2號奶粉更多元豐富,不僅添加益生菌、各家營養素的比例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調整成不同風味、添加更多糖份和香料,讓配方更好喝。市面上常見的3號奶粉,又分成「幼兒配方」或「幼兒奶粉」,其差別為使用生乳粉的比例不同,若幼兒配方生乳粉比例超過50%則品名可稱為幼兒「奶粉」,若使用乳蛋白、乳糖、植物油等主要原料依不同比例配製而成,則稱為幼兒「配方」,各家奶商依照相關的科學實證及公衛建議,而設計出不同的「配方」或「奶粉」,期能滿足幼兒時期的營養需求。然而,這個時期的寶寶個別差異非常大,有些寶寶這時候副食品已經吃得非常好、奶已經退居成配角,有些寶寶胃口卻很小,很依賴奶中的營養,所以這個階段寶寶需要的營養也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因此選擇奶粉前,應充分和兒科醫師、營養師討論,找出寶寶的營養問題,再決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奶粉,非常重要。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
上班族 - 饗美食享健康愈方便愈不安全? 潛藏在你身邊的隱形殺手現代人的生活多半相當忙碌,因此外食的機會相當多,每次到了用餐時間,無論是美食街、便利商店、速食店,或是路邊的自助餐店及各式餐廳,常可見到大排長龍的景象。外食雖然為上班族帶來了方便性,但其實也隱藏了一些對於消費者健康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危機,譬如容器的安全性及食材的品質與安全。究竟那些是較常見、重要且可能與外食有關的環境毒物?對人體可能產生哪些危害?
-
兒童 - 兒童飲食健康大哉問守護兒童健康,從看懂營養營養標示開始高油鹽糖對腸道有許多不好的影響,家長們肯定期待是否有選購點心妙招,替孩子把關健康!以下分享三招讀懂營養標示方法,讓孩子吃對量不殺死腸道好菌!
-
上班族 - 饗美食享健康中秋鈉麼多,血壓胃黏膜損傷大鹽(飲食中鈉主要來源)並非我們人體所必須,5000年前人類才因為要保存食材學會了用鹽,1870年開始鈉食用量才攀升,緊接著發明了冰箱等冷凍設備後,人們自然降低了用鹽量!不過短短百年的時間,餐飲加工食品廠蓬勃發展,鈉食用量直接飆升20倍(大約一天10克鹽)!但人體無法代謝如此龐大的鈉離子,血壓也隨著食用量拉警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甚至造成胃黏膜損傷,增加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風險,一步步邁向胃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