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血糖控制無須過度嚴格,不然容易有低血糖的風險,反而要留意食材的搭配以及營養密度是否足夠,鼓勵飯後休息一下,散步走路有助於血糖控制喔!

依據 2014 年台灣健保資料庫流行病學調查,65 歲以上男性族群,糖尿病盛行率為 39.2%,女性則為 40.6%,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銀髮族,2~3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有糖尿病的問題。銀髮族隨著年紀的增長,牙口狀況不佳,纖維較多的蔬菜和質地較硬的肉類咀嚼不動,該如何巧妙有技巧地控制好血糖呢?
❍ 改變質地,攝取纖維較多的食物 ❍
長輩光吃白粥配醬瓜,不僅營養密度低且血糖上升幅度大,可以選擇粗梗較少、挑選嫩葉部分的蔬菜,煮熟後再切細碎些,透過改變質地來增加蔬菜的攝取,延緩血糖上升。此外,選擇纖維豐富的根莖類澱粉食物像是南瓜、番薯、芋頭等,來取代精緻白粥、白飯等,或是在白粥內添加多種穀物,運用「燉鍋」燉煮糙米粥、十穀粥等,也適合牙口狀況不佳的長輩食用,無形之中增加纖維的攝取,達到穩定血糖的作用。
❍ 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 ❍
蛋白質食物可以延緩飢餓、穩定血糖,預防長輩肌肉流失。牙口狀況不好的長輩可以挑選容易咀嚼的豆腐、魚類或是雞蛋料理(如蒸蛋、滑蛋、歐姆蛋等),肥肉的營養價值低建議少吃。
❍ 水果控制份量 ❍
水果含糖較多,容易影響血糖上升,但只要控制好份量(每天兩顆拳頭大小),還是可以吃水果。牙口不佳的長輩若攝取香蕉的話,一根就是2份水果量。
❍ 少鹽少調味 ❍
調味上建議清淡,也要減少攝取像是醬瓜、肉鬆這類的加工製品。烹調時可以運用辛香料,像是黑胡椒粒、迷迭香等,或是加入一些香氣十足的食材像是洋蔥、九層塔、青蔥等,以香氣取代調味料,減少鈉的攝取,就能控制好血壓及保護好腎臟。
銀髮族的血糖控制無須過度嚴格,不然容易有低血糖的風險,反而要留意食材的搭配以及營養密度是否足夠,鼓勵飯後休息一下,散步走路有助於血糖控制喔!
——————————
作者 / 食譜 • 林俐岑 營養師
-
媽咪寶寶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喝母奶發現過敏怎麼辦研究指出,母乳中最常見的過敏原是牛奶蛋白,約佔70%以上,其次是雞蛋,約15%,其他可能的過敏原也包含黃豆及其製品、帶殼海鮮、堅果種子、巧克力,也有跟母親飲食無關的過敏原潛藏在母乳中,因此不建議母乳媽媽預防性的避免上述可能的過敏原食物,因為提早讓孩子藉由母乳,溫和的接觸過敏原,可以誘發寶寶對過敏食物的耐受性,反而越來越不會過敏唷。
-
上班族 - 饗美食享健康輕巧吃不「腹」擔 冬季食補鍋の心機吃法其實享受美食並非過錯,該留意的是放在鍋內食物的內容以及用餐的方法,一點小心機或許就可扭轉吃火鍋等於肥胖的惡夢。以下與您分享:
-
媽咪寶寶 - 媽咪營養大補帖懷孕後期 —29週-生產的營養補充最後一個孕期寶寶和準媽媽的體重都快速增加,準媽媽體重甚至一週增加0.5-1公斤,除了飲食、運動需要特別注意之外,諮詢營養師如何設計餐點幫助攝取精準的營養素,避免每天瓶瓶罐罐用營養品養胎,讓媽媽跟寶寶都健康的迎接生產的那一刻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