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人人都說親餵母奶好累好辛苦,選擇親餵母乳的媽媽好偉大,但事實上,對親餵媽媽來說,「停止親餵」往往比「開始親餵」還來的困難。在不同的階段會有許多情況讓媽媽考慮停止親餵,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心理跟外在環境等因素。
◈ 生理因素 ◈
疼痛會讓媽媽心生退意,除了寶寶剛開始練習親餵時的磨合可能會讓媽媽乳頭受傷;即使已經建立哺乳模式,仍然可能因為寶寶長牙齒把媽媽咬傷,或是懷孕第二胎孕期哺乳疼痛,都常是停止哺乳的原因。
◈ 心理因素 ◈
心理因素往往跟生理狀況密不可分,例如媽媽自認為奶水不足,也許仍然可以持續親餵,但同時親餵又瓶餵配方導致在家庭分工上發生困難,或媽媽及家人可能缺乏信心,也有因為產假結束等因素無法花更多時間建構奶水而選擇停止親餵。除了上述哺乳磨合期的可能性,心理因素在已經建立哺乳模式的家庭中,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不同階段面對寶寶頻繁討奶的心理調適,往往是許多媽媽猶豫再三的原因。
◈ 外在環境因素 ◈
台灣雙薪家庭普遍,許多媽媽因為考量產假結束及回到職場,而職場不一定是哺乳友善的空間而選擇停止或放棄親餵。親友的期待,不論是期待寶寶喝母乳或是希望寶寶喝配方,都常常是讓哺乳媽媽放棄的原因。
從上面的各種情況可以得知,停止哺乳的原因百百種,但很少是媽媽和寶寶自己覺得「嗯~差不多可以停止了」。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當然也有少部分媽媽和寶寶是「協議」停止親餵的。寶寶漸漸長大了,逐漸接受把對媽媽ㄋㄟㄋㄟ的依賴轉移至其他人事物,對媽媽和寶寶來說是正向的發展。這樣的停止親餵,建議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寶寶建立和其他人事物的依附關係,例如故事時間、安撫物、睡前儀式等等,並在媽媽和寶寶都可以接受的時間執行(例如約定再喝30天、喝到兩歲生日那一天等等),無痛的停止一段溫馨的親餵之路,讓媽媽和寶寶留下美好的哺乳記憶。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
兒童 - 兒童飲食健康大哉問守護兒童健康,從看懂營養營養標示開始高油鹽糖對腸道有許多不好的影響,家長們肯定期待是否有選購點心妙招,替孩子把關健康!以下分享三招讀懂營養標示方法,讓孩子吃對量不殺死腸道好菌! -
媽咪寶寶 - 媽咪營養大補帖備孕健康指南備孕期間的飲食是為寶寶打下健康基礎的重要關鍵,不論是準爸爸或是準媽媽都需要維持適當體重,過重和肥胖會影響賀爾蒙分泌,男性精蟲數量和活動力都會因此下降,女性也易導致排卵異常而減低受孕機會。 -
媽咪寶寶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乳牛人生 ─ 機器與手擠母奶無論選擇手擠或使用吸乳器,均需經過專業的指導,可以在生產院所學習手擠奶技巧,在月子中心時也可以練習使用吸乳器,唯有正確手擠即使用機器,才能保護乳頭乳房不受傷,讓擠奶成為哺乳生活中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