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人人都說親餵母奶好累好辛苦,選擇親餵母乳的媽媽好偉大,但事實上,對親餵媽媽來說,「停止親餵」往往比「開始親餵」還來的困難。在不同的階段會有許多情況讓媽媽考慮停止親餵,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心理跟外在環境等因素。
◈ 生理因素 ◈
疼痛會讓媽媽心生退意,除了寶寶剛開始練習親餵時的磨合可能會讓媽媽乳頭受傷;即使已經建立哺乳模式,仍然可能因為寶寶長牙齒把媽媽咬傷,或是懷孕第二胎孕期哺乳疼痛,都常是停止哺乳的原因。
◈ 心理因素 ◈
心理因素往往跟生理狀況密不可分,例如媽媽自認為奶水不足,也許仍然可以持續親餵,但同時親餵又瓶餵配方導致在家庭分工上發生困難,或媽媽及家人可能缺乏信心,也有因為產假結束等因素無法花更多時間建構奶水而選擇停止親餵。除了上述哺乳磨合期的可能性,心理因素在已經建立哺乳模式的家庭中,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不同階段面對寶寶頻繁討奶的心理調適,往往是許多媽媽猶豫再三的原因。
◈ 外在環境因素 ◈
台灣雙薪家庭普遍,許多媽媽因為考量產假結束及回到職場,而職場不一定是哺乳友善的空間而選擇停止或放棄親餵。親友的期待,不論是期待寶寶喝母乳或是希望寶寶喝配方,都常常是讓哺乳媽媽放棄的原因。
從上面的各種情況可以得知,停止哺乳的原因百百種,但很少是媽媽和寶寶自己覺得「嗯~差不多可以停止了」。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當然也有少部分媽媽和寶寶是「協議」停止親餵的。寶寶漸漸長大了,逐漸接受把對媽媽ㄋㄟㄋㄟ的依賴轉移至其他人事物,對媽媽和寶寶來說是正向的發展。這樣的停止親餵,建議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寶寶建立和其他人事物的依附關係,例如故事時間、安撫物、睡前儀式等等,並在媽媽和寶寶都可以接受的時間執行(例如約定再喝30天、喝到兩歲生日那一天等等),無痛的停止一段溫馨的親餵之路,讓媽媽和寶寶留下美好的哺乳記憶。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
媽咪寶寶 - 寶寶健康大哉問開始副食品餵食副食品不只是希望能夠提供寶寶更完整的營養,更重要的是幫助寶寶認識更多營養豐富的食物,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習飲食文化、體驗吃的樂趣、幫助語言發展和咀嚼能力、促進肢體的協調以置於能夠完成獨立進食,才是餵食副食品對寶寶來說最重要的意義。
-
媽咪寶寶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寶寶抗拒含乳的對策不用因為短暫使用奶瓶而擔心寶寶不願意含乳,只要多肌膚接觸、花時間和寶寶建立關係並注意在過程中維護奶量,寶寶最終都會選擇媽媽溫暖的懷抱。
-
上班族 - 流行飲食法解析列為致癌物就會致癌嗎? 認識致癌物分類!目前國際上針對致癌物的分類,主要有兩個體系,分別為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及美國的環保署(EPA);兩者分類方式雖然不同,但內涵大致類似。其中IARC的致癌物分類是討論致癌物時常被參考的資料,譬如縮水甘油被歸類為2A級致癌物,依據的就是IARC的分類。IARC對於致癌物的分類其實還是很有限,但其優點是IARC對於致癌物的評估都是同時考量人的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且經由眾多專家討論後才決定相關物質的致癌物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