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族群專屬食課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
是時候不再親餵了

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人人都說親餵母奶好累好辛苦,選擇親餵母乳的媽媽好偉大,但事實上,對親餵媽媽來說,「停止親餵」往往比「開始親餵」還來的困難。在不同的階段會有許多情況讓媽媽考慮停止親餵,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心理跟外在環境等因素。

 

生理因素 
疼痛會讓媽媽心生退意,除了寶寶剛開始練習親餵時的磨合可能會讓媽媽乳頭受傷;即使已經建立哺乳模式,仍然可能因為寶寶長牙齒把媽媽咬傷,或是懷孕第二胎孕期哺乳疼痛,都常是停止哺乳的原因。
 

◈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往往跟生理狀況密不可分,例如媽媽自認為奶水不足,也許仍然可以持續親餵,但同時親餵又瓶餵配方導致在家庭分工上發生困難,或媽媽及家人可能缺乏信心,也有因為產假結束等因素無法花更多時間建構奶水而選擇停止親餵。除了上述哺乳磨合期的可能性,心理因素在已經建立哺乳模式的家庭中,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不同階段面對寶寶頻繁討奶的心理調適,往往是許多媽媽猶豫再三的原因。
 

◈ 外在環境因素 
台灣雙薪家庭普遍,許多媽媽因為考量產假結束及回到職場,而職場不一定是哺乳友善的空間而選擇停止或放棄親餵。親友的期待,不論是期待寶寶喝母乳或是希望寶寶喝配方,都常常是讓哺乳媽媽放棄的原因。

從上面的各種情況可以得知,停止哺乳的原因百百種,但很少是媽媽和寶寶自己覺得「嗯~差不多可以停止了」。在台灣,停止親餵往往是出於各種壓力、焦慮和無奈後的結果。其實無論何時,若媽媽決定停止,整個家庭或是周邊的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愛寶寶的,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愛寶寶的方式,「親餵母乳」並非唯一愛的表現,若親餵成為母嬰或家庭中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沒有辦法舒緩且超過家庭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停止親餵」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當然也有少部分媽媽和寶寶是「協議」停止親餵的。寶寶漸漸長大了,逐漸接受把對媽媽ㄋㄟㄋㄟ的依賴轉移至其他人事物,對媽媽和寶寶來說是正向的發展。這樣的停止親餵,建議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寶寶建立和其他人事物的依附關係,例如故事時間、安撫物、睡前儀式等等,並在媽媽和寶寶都可以接受的時間執行(例如約定再喝30天、喝到兩歲生日那一天等等),無痛的停止一段溫馨的親餵之路,讓媽媽和寶寶留下美好的哺乳記憶。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其他人也看了
更多文章

熱門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