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族群專屬食課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
寶寶抗拒含乳的對策

不用因為短暫使用奶瓶而擔心寶寶不願意含乳,只要多肌膚接觸、花時間和寶寶建立關係並注意在過程中維護奶量,寶寶最終都會選擇媽媽溫暖的懷抱。

雖然說嬰兒吸吮乳房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卻時常有寶寶「堅決的對乳房say no」,搞的媽媽玻璃心碎滿地。面對這樣的寶寶,努力想要親餵的媽媽壓力山大,眼看寶寶對著乳房又推又哭,繼續塞奶頭也不是,就因此放棄似乎也不是。

 

推論寶寶抗拒含乳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不認識媽媽的奶頭:許多寶寶在生產後可能需要暫時在嬰兒室觀察、使用氧氣、黃疸照光或是產婦需要休息、因應疫情等原因而產生的母嬰分離,導致寶寶初始的餵食經驗僅跟奶瓶配方產生連結,缺乏跟媽媽乳房的連結,即使回到乳房上,仍無法啟動尋乳或自主吸吮。

2.    過去親餵時有負面經驗:例如嘗試含乳不成功時寶寶有被「強迫含乳」的經驗、親餵時有嚴重嗆咳的經驗、或是親餵時因含乳不正確被「處罰」的經驗(例如咬傷媽媽被彈額頭、責罵等)。

3.    奶量不足,寶寶不願意吸吮:許多產婦因為諸多原因,奶水量不夠寶寶需求,寶寶吸吮時動機不強且更費力,因此有抗拒含乳的現象。

 

當寶寶出現抗拒含乳的情況時,通常不只出現上述一種原因,例如生產後因為諸多原因媽媽跟寶寶無法母嬰同室,寶寶鮮少有機會認識媽媽的奶頭,到了月子中心要開始親餵時便困難重重,心急的媽媽因此有強迫含乳的舉動出現,幾次以後寶寶開始更不喜歡「強迫式的親餵」,甚至在抗拒的過程中發生嚴重嗆咳的經驗,灰心的媽媽開始減少親餵的練習次數,又難過又挫折的心情影響體內激發泌乳的賀爾蒙,奶量也變的更少,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上述的情況也是許多產後因為餵奶而憂鬱媽媽的真實寫照,因此要能避免或是改善抗拒含乳的情況,可以從排除上述現象發生的機會開始:

1.    肌膚接觸:產後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可以及早讓寶寶開始認識媽媽,建議寶寶僅穿著尿布,媽媽也打開衣服,讓寶寶與媽媽皮膚貼著皮膚,觸發寶寶本能,還能增加媽媽奶量。

2.    建立關係:當寶寶不認識媽媽奶頭時,不逼迫孩子含乳,當寶寶已經飢餓大哭時,先嘗試安撫、肌膚接觸,甚至可以考慮先餵食少量擠出的母奶或是配方,舒緩寶寶的飢餓感,待寶寶有興趣探索和練習時再繼續,寶寶願意含乳是因為信任媽媽,如果練習時總是充滿壓力,含乳不會成功;跟寶寶建立充滿愛與耐心的緊密關係,可以幫助寶寶對含乳練習更有興趣。

3.    保護奶量:在寶寶含乳不順利的期間,持續擠奶維持奶量。有許多因子會影響奶量,簡單的說,移出奶量不夠,自然就無法製造更多奶水,而移出奶量受到擠奶方式頻率、餵奶時間長短、親餵時寶寶是否有效吸吮的影響,寶寶要有良好的口腔結構、肌肉張力、吸吞呼吸的協調和勤奮的練習,才能有效吸吮,另外,媽媽本身的賀爾蒙、情緒調節也都會影響奶量,因此當奶量不足時,可以先諮詢泌乳顧問、母乳親善的醫護團隊釐清原因,可以找到問題根源幫助奶量提升,增強寶寶練習含乳的意願。

 

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並不包含常聽說的「奶瓶混淆」,事實上,奶瓶只是一個干擾因素,通常並非決定因子,也就是說,上述的內容如果都能處理得宜,即使有奶瓶的干擾,寶寶也不至於抗拒、討厭親餵,大多是「親餵瓶餵皆可接受」的狀態,因此不用因為短暫使用奶瓶而擔心寶寶不願意含乳,只要多肌膚接觸、花時間和寶寶建立關係並注意在過程中維護奶量,寶寶最終都會選擇媽媽溫暖的懷抱。

 

 

 

——————————
作者 • 吳芃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其他人也看了
更多文章

熱門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