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族群專屬食課 | 兒童飲食健康大哉問
兒童與青少年生長BMI
一般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檢定方法。因為兒童及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身高增長,體重也會變動,所以需要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吃進身體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累積轉成脂肪存在體內所造成的,當身體累積了多餘的7700大卡熱量,就會增加1公斤的體重。
身體熱量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於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份是不產生熱量的,喝水只會暫時增加體重,並不會產生肥肉。
小時候胖的人,長大後也會胖的機率相對提高,研究指出,肥胖兒童有42-63%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達70-80%,肥胖的兒童與青少年未來都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病患。
一般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檢定方法。因為兒童及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身高增長,體重也會變動,所以需要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該體位標準是以該年齡層身體質量指數的百分位作為過重或肥胖的切點。當身體質量指數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為肥胖。對照兒童或青少年之年齡和性別並計算BMI值,就可以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了。
兒童與青少年BMI公式 =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
作者 • 台灣癌症基金會
其他文章
-
銀髮族 - 常見飲食大哉問知己知彼,「營」在起跑點65歲以上的銀髮族若更留意「乳品、蔬菜、水果及堅果類」攝取份量要達標,便能成為均衡飲食的資優生。 -
銀髮族 - 預防衰老把握良『肌』-認識肌少症台灣65 歲以上的肌少症盛行率為7~10%,以人口來計算,相當於有近30 萬人罹患肌少症。肌少症不僅影響活動力、增加跌倒失能的機率,更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的風險。 -
媽咪寶寶 - 寶寶與ㄋㄟㄋㄟ專區母奶的保存隨著母奶的新鮮度下降,細胞的活動力也會越來越差,慢慢的有些細胞開始死亡或是破裂,最終失去活性。雖然失去活性的母奶依然有優於配方的營養,但是也不免可惜了母乳中的活性物質,因此如何保存母奶盡量讓活性保留,相當重要。


